《淮南淮河大桥选址区区域及桥位线遥感工程地质调查选址评价报告》于2007年12月7日顺利通过由地质、矿产、遥感、环境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严格审查,并受到淮南市城市规划局、淮南市公路局代表的一致好评,认为该报告基础资料扎实,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是一份高质量的遥感调查评价报告,为淮南淮河大桥选址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地质依据。
2007年,受淮南市城市规划局委托,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地质遥感中心对淮南淮河大桥选址区区域及桥位线进行遥感工程地质调查选址评价工作。淮南淮河大桥选址区位于淮河孔集窑河河段,本次遥感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的目的是:在全面收集区域地质、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etm卫星遥感影像和不同时期的航空像片资料,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分析研究预选桥址区及其外围的地质构造特征,新、老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并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同时分析采空塌陷区段及不同桥址区淮河岸带变迁和冲淤变化、并对岸带稳定性作出评价。通过对预选桥址区地质、工程地质、岩土测试、人工钻探等调查,编制选址桥位线区域地质构造图、桥位线工程地质图及遥感工程地质调查评价报告,为淮南淮河大桥可行性论证提供地质依据。
本次工作综合考虑淮河河势、地形、水文、地质、煤矿开采、路网、城市规划等各种因素,同时与淮南市城市规划局、淮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淮南市公路局及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等相关主管、设计部门多次交流意见,最终在选址区域内共推荐大山方案(第一方案)、孔李方案(第二方案)、平圩西方案(第三方案)、平圩东方案(第四方案)、田家庵东方案(第五方案)、陆家湾方案(第六方案)等六个桥位方案,并对推荐的六个桥位方案选址区区域地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采空塌陷、地面沉降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根据桥位区域地质构造、河岸稳定性、河道特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地质特征综合分析,最后,项目组建议优先推荐第六方案(陆家湾方案),其次推荐第一方案(大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