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市城市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带头 -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市城市地质调查”创新团队带头

发布时间:2006-12-31 15:29:14      来源:地调院      审核:admin     浏览:847次
一、单位概况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是全省唯一承担本省主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集生产、研发为一体的专业技术团体。下设 “城市地质调查研究中心”、“农业地质研究室”、“基础地质调查所”、“矿产地质所”、“水文环境地质所”、“物化探所”等二级机构。
  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地质调查、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技术骨干,现有职工145人,专业技术人员126人,占职工总数的87%,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总数74人(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4人),占职工总数的51%;有博士8名,硕士19名,大学本科70余名。有7名教授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注重地质科技成果为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多年来取得大量成果,我省地质找矿、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矿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很多成绩与其有密切联系,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服务领域延伸到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治理、国土资源规划等方面,共承担国家、省及地市级重点项目近200余项,创优秀成果项目共40余项;其中创优秀区调图幅共计18幅;科研项目获国内领先、国际先进1个,一人获何梁何利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部级优秀项目7个、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地调院连续四年被授予省直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安徽省地勘局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党委; 2005年被中国能源化学工会授予“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资料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国土资源部“十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集体”、“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
二、研发项目介绍
  “合肥市城市地质调查”以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为核心,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为重点。围绕合肥可持续发展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城市地质环境、资源问题,以现代地质科学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利用、分析已有地质成果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等现代勘查方法,结合遥感和信息技术,开展合肥地区三维立体地质工作。全面调查城市地表与地下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地质灾害现状,查清合肥市现有的地下空间资源、地质环境质量和容量、建设用地的工程适宜性、城市地下水资源质量、岩土水体承载力以及城市地质灾害评价和预测等多维立体基础地质资料,获取综合地学信息,综合评价城市发展的资源保障与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社会经济影响和损失评估。建立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为国土开发整治、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平台。
三、“创新团队”带头人选聘条件
  1、爱岗敬业,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年富力强,能够在第一线从事科研攻关工作;
  2、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教授级职称,或博士生导师,在城市地质专业研究领域特别有建树者可适当放宽;
  3、在地质调查领域有所建树,一般大学毕业后在本学科或相关领域工作有10年以上(硕士5年;博士3年)的地质调查与科研经历;主持过省部级大型科研项目,目前仍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4、一般有以第一作者名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过2篇以上论文;
  5、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对本领域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够带领本创新团队赶超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
  6、有本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知名的两位专家的推荐。
四、待遇
  1、 设立期内,“创新团队”带头人年薪10万元(包括5万元工作津贴);
  2、提供住房一套,不低于80平方米;
  3、提供野外工作车辆一部;
  4、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对“创新团队带头人”及“带头人助理”申报职称、科研项目、经费等,给予重点支持,同等条件下优先。
五、职责
  1、负责本单位研发项目规划的指定与实施,组织带领本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研发成果,促进研发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2、主持或参与本单位重大项目、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的咨询、研究和实施;
  3、指导本单位的科研梯队和人才队伍建设;
  4、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带领本创新团队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 
附:
  招聘联系电话:0551-4656302
  电子信箱:
  招聘截止日期:2007年 1 月 5 日
  欢迎来电、来函联系。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网站地图